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時間:2024-07-01 20:52:16 岑參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并稱“高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歡迎閱讀與收藏。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⑴

      火山五月行人少⑵,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hù)行營太白西⑶,角聲一動胡天曉⑷。

      【注釋】

     、盼渫杭礇鲋,今甘肅武威。判官:官職名,為地方長官的僚屬。磧西:即沙漠之西,指安西。行軍:指出征的軍隊(duì)。

      ⑵火山:即火焰山,在今新疆,從吐魯番向東斷續(xù)延伸到鄯善縣以南。

      ⑶都護(hù)行營:指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的行營。行營:出征時的軍營。太白:即金星。古時認(rèn)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

     、冉牵很娭袠菲,亦用以報時,略似今日的軍號。

      【白話譯文】

      五月的火焰山行人稀少,看著您騎馬迅疾如飛鳥。

      都護(hù)軍營在太白星西邊,一聲號角就把胡天驚曉。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五月,西北邊境石國太子引大食(古阿拉伯帝國)等部襲擊唐境。當(dāng)時的武威(今屬甘肅)太守、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將兵三十萬出征抵抗。此詩是作者于武威送僚友劉判官(名單)赴軍前之作,“磧西”即安西都護(hù)府。

      【賞析】

      這首詩載于《全唐詩》卷二百零一,是一首即興口占而頗為別致的送行小詩。首句似即景信口道來,點(diǎn)明劉判官赴行軍的季候(“五月”)和所向。“火山”即今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海拔四、五百米,巖石多為第三紀(jì)砂巖,色紅如火,氣候炎熱。尤其時當(dāng)盛夏五月,那是“火云滿山凝未開,鳥飛千里不敢來”(《火山云歌送別》)的。鳥且不敢飛,無怪“行人少”了。所以此句還寫出了火山赫赫炎威。而那里正是劉判官赴軍必經(jīng)之地。這里未寫成行時,先出其路難行之懸念。

      接著便寫劉判官過人之勇。“看君馬去疾如鳥”,使讀者如睹這樣景象:烈日炎炎,黃沙莽莽,在斷絕人煙的原野上,一匹飛馬掠野而過,向火山撲去?梢娔球T者身手是何等矯健不凡。以鳥形容馬,不僅寫出其疾如飛,又通過其小,反襯出原野之壯闊。本是“鳥飛千里不敢來”的火山,現(xiàn)在竟飛來這樣一只不避烈焰的勇敢的“鳥”,令人肅然起敬。這就形象地歌頌了劉判官一往無前的氣概。全句以一個“看”字領(lǐng)起,贊嘆嘖嘖聲如聞。

      “都護(hù)行營太白西!背蹩吹谌洳贿^點(diǎn)明此行的目的地,說臨時的行營遠(yuǎn)在太白星的西邊──這當(dāng)然是極言其遠(yuǎn)的夸張。這樣寫卻顯得很威風(fēng),很有氣派。細(xì)細(xì)品味,這主要是由于“都護(hù)行營”和“太白”二詞能喚起莊嚴(yán)雄壯的感覺。它們與當(dāng)前唐軍高仙芝部的軍事行動有關(guān)。“太白”,亦稱金星,古人認(rèn)為它的出現(xiàn)在某種情況下預(yù)示敵人的敗亡(“其出西失行,外國敗”,見《史記·天官書》)。明白這一點(diǎn),末句含意自明。

      “角聲一動胡天曉”這最后一句真可謂一篇之警策。從字面解會,這是作者遙想軍營之晨的情景。本來是拂曉到來軍營便吹號角,然而在這位好奇詩人天真的心眼里,卻是一聲號角將胡天驚曉(猶如號角能將兵士驚醒一樣)。這實(shí)在可與后來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奇句媲美,顯出唐軍將士回旋天地的凌云壯志。聯(lián)系上句“太白”出現(xiàn)所預(yù)兆的,這句之含蘊(yùn)比字面意義遠(yuǎn)為深刻,它實(shí)際等于說:只要唐軍一聲號令,便可決勝,一掃如磐夜氣,使西域重見光明。此句不但是賦,而且含有比興、象征之意。正因?yàn)槿绱耍@首送別詩才脫棄一般私誼范疇,而升華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之窠臼。它沒有直接寫惜別之情和直言對勝利的祝愿。而只就此地與彼地情景略加夸張與想象,敘述自然,比興得體,頗能壯僚友之行色,惜別與祝捷之意也就見于言外,在送別詩中堪稱獨(dú)具一格了。

      拓展閱讀:邊塞詩人岑參墓中的帳單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魯番市以東42公里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墓地之一,有“地下博物館”之稱。這里埋葬的是從西晉初年到唐代中期的人。讓人想不到的是,絕大部分死者竟是內(nèi)地漢人的后裔,其墓制形式也與當(dāng)時內(nèi)地大致相同。

      神秘的阿斯塔那讓我們領(lǐng)略了與生命息息相關(guān)的溫情,從古墓中出土的“吐魯番文書”,內(nèi)容包羅萬象,涉及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教育、交通、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考古工作者在506號墓穴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岑參留下的一紙賬單。

      岑參的這張賬單,糊在一個獨(dú)特的罩在尸體的紙棺上。紙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沒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很多死者上面都罩著一個紙糊的棺材,并伴有紙糊的衣帶、鞋等隨葬物品?赡苁枪糯鷷r紙張珍貴稀少,用過的紙不會隨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這些隨葬品所用的冥紙就是當(dāng)時使用過的文件、檔案、書信、賬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漢文墨筆書寫。這些紙做的隨葬品拆開來,就是聞名天下的“吐魯番文書”。岑參的這張賬單,就出自其中,這是詩人無意間給我們留下的珍貴文物。

      試想,在邊塞的風(fēng)雪大漠中,年輕的詩人岑參也是一位意氣風(fēng)發(fā)、胸懷壯志的青年,他征戰(zhàn)馳騁在大漠邊關(guān),往來于天山、輪臺、雪海、交河等地。他常飛馬而來,在驛站稍事休整,備足糧草,又跨馬匆匆而去。在天寶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753~755年),西州等驛站的馬料出入賬上有一筆清楚地記載著:

      “岑判官馬柒匹共食青麥三豆(斗)伍勝(升)付健兒陳金”

      經(jīng)查史料,天寶末年,在駐節(jié)西州的北庭都護(hù),伊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中當(dāng)判官姓岑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岑參。所以史學(xué)家斷定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參。這筆賬說的是,岑參等人的七匹馬在驛站用了馬料,把馬料錢付給了驛卒陳金。就是這張賬頁,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個紙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跡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發(fā)掘出來。

      看著這行墨跡青青的原始記錄,一千多年前這位著名的詩人戎馬倥傯、轉(zhuǎn)戰(zhàn)大漠時的形象,躍然浮現(xiàn)在眼前。岑參曾兩度出塞,前后在邊塞生活了6年,寫了大量的邊塞詩,他的詩氣勢雄渾、色彩瑰麗、想象豐富、筆法多變,呈現(xiàn)出一幅幅奇異而又壯美的塞外圖景。

      以岑參、高適為代表的邊塞詩,之所以能形成獨(dú)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成為一個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應(yīng)該是這些詩人,普遍具有遠(yuǎn)大的理想和抱負(fù),洋溢著開拓進(jìn)取、建功立業(yè)的激情與夢想。他們首先是保家衛(wèi)國、英勇殺敵的戰(zhàn)士,然后才是激情洋溢的文人才子。正是這種粗獷豪邁的氣質(zhì),造就了令后人永遠(yuǎn)仰慕的盛唐輝煌。

      岑參的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岑參于開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許昌附近),時父為仙州刺史。岑參的高祖善方時已由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縣)遷居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他出身于一個官僚貴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長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長倩被殺,五子同賜死,羲亦伏誅,身死家破,岑氏親族被流徙的數(shù)十人。他的父親植曾作過仙、晉(今山西臨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經(jīng)歷

      岑參幼年家境孤貧,只能從兄受學(xué),岑參天資聰慧,五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賦詩寫文。這種聰明早慧與他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岑參的父親開元八年(720年)轉(zhuǎn)晉州刺史,他隨父居晉州。父死后,仍留居晉州,直至開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 。不久又移居潁陽(今河南登封縣西南七十里潁陽鎮(zhèn))。嵩陽、潁陽為嵩高山東西兩峰所在地,東峰太室在嵩陽,西峰少室在潁陽,兩室相距七十里,岑參在這兩地都結(jié)有草堂。嵩高為五岳之一,奇峰峻嶺,古木流泉。年輕的詩人在這幽靜的自然環(huán)境中潛心攻讀,嘯傲山林,不僅在學(xué)問上打下了廣博的基礎(chǔ),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種沉雄淡遠(yuǎn)、新奇雋永的詩風(fēng)。他早期的作品淡遠(yuǎn)多于沉雄。出塞以后,沉雄悲壯中亦不乏淡遠(yuǎn)。岑詩的題材也是多種多樣。

      仕宦生涯

      岑參二十歲歲至長安,獻(xiàn)書求仕無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寶三載(744年),登進(jìn)士第,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及第前曾作《感舊賦》,敘述家世淪替和個人坎坷。天寶八載,充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初次出塞,滿懷報國壯志,在戎馬中開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寶十載,回長安,與李白、杜甫、高適等游,深受啟迪。十三載,又充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報國立功之情更切,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安史亂起,岑參東歸勤王,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bǔ)闕。由于“頻上封章,指述權(quán)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滿一月,貶謫虢州長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庫部郎中,出為嘉州刺史,因此人稱“岑嘉州”。罷官后,東歸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退莱啥忌。享年56歲。

      岑參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現(xiàn)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另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銘兩篇。

    【岑參《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相關(guān)文章: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岑參10-19

    岑參 《過磧》08-22

    《銀山磧西館》岑參03-05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岑參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21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08-01

    岑參《送人赴安西》古詩的原文及譯文賞析07-25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解讀06-17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詞09-19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08-28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教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