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

    時(shí)間:2024-10-25 22:38:32 記承天寺夜游 我要投稿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5篇

      在學(xué)習(xí)和工作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于辨證揚(yáng)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什么類型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5篇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

     、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⑤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ㄐ☆}1)解釋下面句中劃線的詞。(4分)

      ⑴月色入戶: 。

     、颇顭o與為樂者: 。

     、撬熘脸刑焖拢 。

     、葢衙褚辔磳嫞 。

     。ㄐ☆}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磐ハ氯绶e水空明。

     、频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

     。ㄐ☆}3)填空。(5分)

     、疟疚拿鑼懢吧木渥又饕堑 句,此處描寫的景色可用□□□□這四個(gè)字來概括其特點(diǎn)。(3分)⑵這篇文章運(yùn)用了 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dá)作者 的心境。(2分)

     。ㄐ☆}4)《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閑人”,你認(rèn)為他是“閑人”嗎?為什么?

      答案

     。ㄐ☆}1)⑴門 ⑵考慮、想到 ⑶于是(就) ⑷睡覺

     。ㄐ☆}1)⑴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⑵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ㄐ☆}1)⑴ ④ (2分) 示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1分) 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景)(1分) 曠達(dá)(豁達(dá)、樂觀;貶謫悲涼、人生感慨、賞月喜悅、漫步悠閑。) (1分)

     。ㄐ☆}1)示例:不是(1分),①這里的“閑”是指不追逐名利、超脫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內(nèi)心郁悶、自嘲自解的心態(tài))(1分) 是(1分),他具有閑情逸致的心態(tài)(1分)。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對(duì)文言實(shí)詞的認(rèn)知能力。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shí)還要注意加點(diǎn)字的特殊用法。

     。ㄐ☆}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shí)注意關(guān)鍵字、語序,有時(shí)還要補(bǔ)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ㄐ☆}1)本題是一道綜合題。根據(jù)第4句的內(nèi)容來概括景色的特點(diǎn),根據(jù)第5句的內(nèi)容來分析表現(xiàn)手法以及作者的心境。

     。ㄐ☆}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根據(jù)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文章的內(nèi)容來理解即可。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2

      【一】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

      ①念無與為樂者 念( )

     、谙嗯c步于中庭 步(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發(fā)李太白思鄉(xiāng)之苦;“無言獨(dú)上西樓,月如鉤”,似鉤彎月,觸動(dòng)李后主亡國之痛;此文中,蘇東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達(dá)了怎樣的心情呢?

      【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將文章中空缺的語句填寫在下面橫線上。

      2、用“/”標(biāo)示下列語句朗讀的語意停頓。

      蓋竹柏影也 。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俳庖掠,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诘匍e人如吾兩人耳

      4、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gè)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①作者描繪的世界:

     、谧髡叩男木常

      【三】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明懷明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 )

      (2)念無與為樂者 ( )

      (3)庭下如積水空明 ( )

      2.翻譯句子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附答案】:

      【一】1、念:考慮、想到 步:散步、漫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錯(cuò)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蘇東坡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又將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將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積水即可給分);表達(dá)了作者復(fù)雜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又有贊賞自己與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答出如何巧喻月色)

      【二】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2、蓋/竹柏影也

      3、①(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shí)月光照進(jìn)窗戶(十分優(yōu)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4、①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曠達(dá)(或雖遭貶謫依然曠達(dá)

      【三】1.高興地 。想 。 形容水的澄澈

      2.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

      3.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3

      一、基礎(chǔ)部分

      1.《記承天寺夜游》選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dá)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號(hào)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親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稱“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曉霧將歇(消散)

      B.夕日欲頹(墜落) 沉鱗競躍(爭相跳)

      C.月夜入戶(窗戶)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和)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閑人(只是)

      3.翻譯句子。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ㄒ唬╅喿x下列文段,完成4——8題。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shí)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4.“書”的意思是________,“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句子。

      6.下邊兩個(gè)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7.本文分_______層,寫出各層大意。

      8.寫出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思想感情。

     。ǘ╅喿x下列文段,完成9——12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反問句。

      10.把全文劃為三層,并寫出各層大意。

      11.古人愛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蘇軾寫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議論句。這些句子表現(xiàn)了蘇軾怎樣的心境(結(jié)合蘇軾被貶的情況)?

      二、試一試人們常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請(qǐng)寫出它們所比喻的高貴品質(zhì)。

      參考答案

      一、1.《東坡志林》 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文學(xué) 書畫 蘇洵 蘇轍 三蘇

      2.C(戶:門。與:參與,此指欣賞)

      3.(1)早晨的霧氣將要消散,猿和鳥都一同叫了起來。

     。2)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3)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覽作樂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4)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gè)這樣的“閑人”罷了。

      4.信 給謝中書的信

      5.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6.(1)對(duì)偶 (2)對(duì)偶,借代

      7.三 (1)自古以來,文人們都夸贊山水的美麗。

     。2)具體描繪各種美麗的極致。

      (3)感嘆這樣的人間天堂,再也沒有人能欣賞到。

      8.通過寫人間奇景,表達(dá)了作者對(duì)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9.比喻:庭下如積水空明。 擬人: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反問: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10.(1)點(diǎn)明夜游的起因、時(shí)間、同游的人及游覽的'地點(diǎn)。

     。2)運(yùn)用比喻描繪庭院月色

     。3)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情感。

      11.借景抒情,表達(dá)和張懷民的深厚友情。

      12.何夜無月?……兩人者耳。略

      二、(只要能寫出松的堅(jiān)韌不拔,竹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可)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hào)詞語的意思。

     。1)解衣欲睡 解: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與步于中廷 步: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著重號(hào)的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qǐng)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能體現(xiàn)友情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畫線的`句子是全文的點(diǎn)睛之筆,請(qǐng)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shí)怎樣的心境?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jì)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duì)王安石變法的激進(jìn)之處持有不同的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實(shí)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脫掉(2)散步

      2.院子被明月照得就像一池清水,明凈空闊,還好像長滿了縱橫交錯(cuò)的水草,這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3.(1)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理由:兩個(gè)句子都表現(xiàn)出二人的默契。

      4.“略”。要點(diǎn):表現(xiàn)了蘇軾被貶后的失意和對(duì)當(dāng)局的不滿。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5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作者為什么會(huì)想著夜里去寺廟游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結(jié)合有關(guān)語句去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對(duì)月夜的描寫有何特點(diǎn),能夠給人以怎樣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語句表達(dá)了作者的`情感(在原文中畫出)。

      5.文章結(jié)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可分三個(gè)層次,從表達(dá)方式看,作者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月色美,觸景生情。

      2.“庭下如積水空明”發(fā)揮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

      3.月色皎潔?侦`。

      4.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fù)雜的感情盡在其中。

      6.?dāng)⑹旅鑼懽h論。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6

      文言文閱讀(14分)

     。祝┰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shí)。其實(shí)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記》

      小題1:解釋下列加線的詞。(4分)

     、僭律霊。戶: ②念無與樂者。 念:

      ③蓋竹柏影也。蓋: ④懷民亦未寢。 寢:

      小題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诎部蔀樗资康涝!

      小題3:(甲)文中,“閑人”一詞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2分)

      小題4:這兩段文字都寫了“月景”,請(qǐng)找出相關(guān)語句寫在下面橫線上,并說說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4分)

      甲文寫月的句子:

      乙文寫月的句子:

      寫法上不同點(diǎn):

      參考答案:

      小題1:①戶:門 ② 念:考慮 ③蓋:承接連詞,相當(dāng)于“原來是” ④寢:睡覺(共4分)

      小題2:①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清閑的人罷了。②怎么能講給世俗的人聽呢。ü4分)

      小題3:“閑人”是作者在謫貶之后的自居、自傲,也不乏牢騷之情。飽含作者對(duì)人生的感慨,宦海沉浮的悲涼 ,同時(shí)也有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3分,意思對(duì)即可)

      小題4:甲文寫月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1分),乙文寫月句是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1分)。寫法上不同點(diǎn):甲文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運(yùn)用比喻生動(dòng)地表現(xiàn)了月光的澄澈透明;乙文通過直接描寫月下景物來表現(xiàn)月光的別樣趣味。(2分)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讀懂短文,疏通句意,在語境中推斷字詞的意思。比如“蓋”也有“大概”的意思,而此句不是猜想,而是“確定的'了解”,所以其義為“原來是”。

      點(diǎn)評(píng):本題不難,出自所學(xué)課文,學(xué)生比較熟悉。古文字詞含義的掌握,一要靠記憶,所學(xué)所記,二要閱讀理解的推斷,兩者結(jié)合。

      小題2:

      試題分析:要注意“但”“安”的古今異義!暗痹诠盼某S米鳌爸弧保鞍病北硎痉磫,譯作“難道”。第一句還是“倒裝”,應(yīng)該是“如吾兩閑者”,要按現(xiàn)代語言習(xí)慣翻譯。二句的語氣也要翻譯準(zhǔn)確,第一句“耳”表示感嘆語氣,第一句“哉”表示反問語氣。

      點(diǎn)評(píng):兩句雖短小,但翻譯還是有難度的,詞義與句式與現(xiàn)代語言有很大的差異。翻譯此類難譯文言句子,可以借助文章的語境,先推斷大概意思,再了解句中字語的意思,最后疏通句子。

      小題3:

      試題分析:古文人大多是有抱負(fù)而不甘“閑”的,所以文中“閑人”自然有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結(jié)合所了解的寫作背景和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作答。

      點(diǎn)評(píng):本題有難度,學(xué)生如果沒有記憶教師所講授的“閑”的含義,往往會(huì)理解為一般的“清閑”,所以學(xué)習(xí)古詩,還要讀“詩外”的東西:寫作背景和作者生活處境。

      小題4:

      試題分析:注意正面寫月側(cè)面烘托寫月都是“寫月的句子”,“寫作不同”指的是描寫的技巧,比如角度,修飾的方式等。

      點(diǎn)評(píng):本題有難度,學(xué)生平時(shí)缺乏比較閱讀的訓(xùn)練,所以對(duì)“寫作不同”難于判斷。此題擬題很好,提醒了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方法,注意比較閱讀,了解描寫景物的不同方法,達(dá)到了考為學(xué)的目的。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7—12題。(12分)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度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宋]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fēng)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 一兩隊(duì)點(diǎn)綴,亦復(fù)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dú)往會(huì)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shí)聞風(fēng)鐸④,及佛燈隱現(xiàn)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tái),不復(fù)飲酒亦不復(fù)談以靜意對(duì)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記》,有刪改)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 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 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fēng)鐸:懸于檐下的風(fēng)鈴。 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點(diǎn)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月色人戶 木蘭當(dāng)戶織

      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時(shí)聞風(fēng)鐸 隔簋竹,聞水聲

      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2分)

      A.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B.萬鐘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qǐng)廣于君

      D.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矣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

      10.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標(biāo)出兩處停頓。(2分)

      不 復(fù) 飲 酒 亦 不 復(fù) 談 以 靜 意 對(duì) 之

      11.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diǎn)?(2分)

      答:

      【答案】

      7.D

      8.A

      9.懷民在還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復(fù)飲酒/亦不復(fù)談/以靜意對(duì)之

      11.用比喻來描寫夜色。積水喻月光,藻荇交橫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靜(意思對(duì)即可)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8

     。祝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shí)。其實(shí)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記》

      8.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2分)

      ①月色入戶。戶: ②其實(shí)湖光染翠著工。工: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②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世道哉!

      10.這兩段文字描寫月色的句子分別是什么?同是描寫“月色”,兩文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8、①門 ②精巧,精妙

      9、①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草交錯(cuò),原來是竹柏的影子。

     、谶@種樂趣留給僧人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夠?qū)λ兹苏f呢?

      10.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前者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比喻表現(xiàn)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過描寫竹柏的影子來間接表現(xiàn)月光的`明亮;

      后者則通過對(duì)月下景物的描寫,間接表現(xiàn)月光的別樣趣味。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9

      記承天寺夜游

      蘇 軾

     、僭S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②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⑤何夜無

      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畫皆以人重

      王士禛

      予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章惇(dūn)京、卞豈不工書,后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dú)其人之賢者傳遂遠(yuǎn),使顏魯公書雖不工,后世見者必寶之,非獨(dú)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x自《明清閑情小品賞析》

      1.解釋下面句子中畫線詞的意思。

     、倌顭o與為樂者 念:

     、诘匍e人如吾兩人耳 但:

      2.翻譯下面的句子。

     、偻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诠胖寺式阅軙,獨(dú)其人之賢者傳遂遠(yuǎn)。

      3.《記承天寺夜游》中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來。請(qǐng)找出能表現(xiàn)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并以其中一句為例,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能體現(xiàn)友情的句子:

      理由:

      4.《記承天寺夜游》中畫線句子是全文的點(diǎn)睛之筆,請(qǐng)參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說說為什么作者稱自己為閑人?這體現(xiàn)了作者當(dāng)時(shí)怎樣的心境?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jì)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duì)王安石變法的激進(jìn)之處有不同意見,后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實(shí)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時(shí)。

      5.“蘇、黃”中的“蘇”指蘇軾,他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shí)有》千古傳唱,其最后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dá)了作者對(duì)親人的懷念和祝愿。

      參考答案:

      1.①念:考慮 ②只

      2.②古代的人大都會(huì)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的久遠(yuǎn)

      3.①懷民亦未寢

      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

     、诘匍e人如吾兩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運(yùn)相同

     、鬯熘脸刑焖

      理由:只有張懷民才是自己的知音,理解自己的情趣。

     、芟嗯c步于中庭

      理由:志趣相投,庭中賞月。(答出兩句即可)

      4.蘇軾才華橫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曠達(dá)。

      5.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0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

      【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fēng)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jìn)則死敵,退則死法,當(dāng)恁么時(shí)也不妨熟歇。

      (《東坡志林·記游松風(fēng)亭》)

      【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恁么:如此,這樣。

      1.解釋下列加點(diǎn)的詞。(4分)

      (1)懷民亦未寢 ▲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 ▲ (4)思欲就亭止息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3.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shí)間不同,地點(diǎn)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qǐng)寫出來。(3分)

      參考答案:

      (4分)(1)睡覺

      (2)只,只是

      (3)曾經(jīng)

      (4)到,靠近

      2.(4分)

      (1)(2分)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cuò)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空明1分,盞1分,句子不通順酌情扣分。)

      (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體正確1分。)

      3.(3分)樂觀、曠達(dá)(或豁達(dá)、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對(duì)其中一點(diǎn)2分,答對(duì)兩點(diǎn)3分。)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1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17教育網(wǎng)]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句中加點(diǎn)的字。(4分)

     。1)落英繽紛。

     。2)阡陌交通。

     。3)月色入戶。

     。4)念無與為樂者。

      2.下面句子加點(diǎn)的“于”的用法與其他三項(xiàng)不同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相與步于中庭。 B.皆以美于徐公。

      C.騙死于槽櫪之間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甲】【乙】兩文的畫線句子分別有什么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1)花 (2)交錯(cuò)通達(dá) (3)門 (4)想到。(每個(gè)1分,共4分)

      2.B(2分)

      3.(1)老人和小孩都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2)庭院里像是積滿了水,澄清透明,其中水藻和荇菜縱橫交錯(cuò),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每句2分,共4分)

      4.【甲】突出了桃花源的'美好,表達(dá)了作者對(duì)桃花源的向往之情。(2分)【乙】文描寫了月色下竹柏之影,襯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靜、淡雅和賞月者的恬靜、悠閑。(2分)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2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解釋下列加粗詞語的意思。

      (1)月色入戶 ________ (2)念無與為樂者 ________ (3)相與步于中庭 ________

      2.翻譯下面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duì)選文理解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作者運(yùn)用擬人、比喻、夸張的手法寫景,給人清新雅致的感覺。

      B.文中“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表現(xiàn)出作者是一個(gè)清閑無所事事的人。

      C.作者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快樂和解脫,他和寫《醉翁亭記》的歐陽修志同道合。

      D.作者通過賞月色,看積水,與友樂來排解自己被貶謫的悲涼之情。

      4.文中“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什么樣的特點(d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qǐng)簡要分析文中“閑人”一詞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戶:門 (2)念:想到,考慮 (3)相與:一起,共同

      2.(1)庭院地面上的`月光,宛如一泓水那樣清澈透明,(在這)水中水草交錯(cuò)縱橫,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gè)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3.C

      4.寫出了月色皎潔,清澈透明的特點(diǎn)。

      5.一方面指具有閑情逸致的人。作者惋惜無人賞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祿,為世俗所累,表現(xiàn)了張懷民超凡脫俗,淡泊名利的情懷。另一方面也包含作者仕途失意的落寞和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3

      文言文閱讀。(13分)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4分)

      (1)欣然起行 (2)念無與為樂者

     。3)懷民亦未寢 (4)但少閑人如吾兩者耳

      小題2:下面句子中與“相與步于中庭”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3分)A.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B.萬鐘于我何加焉C.直通豫南,達(dá)于漢陰D.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矣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小題4: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rèn)為文章表達(dá)了哪些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3分)參考答案:

      小題1:(1)高興的樣子 (2)考慮,念及 (3)睡覺 (4)只是

      小題1:A

      小題1: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cuò)的藻、荇。

      小題1: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

      小題1: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duì)文言實(shí)詞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shí)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對(duì)文言虛詞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A項(xiàng)中“于”和例句中“于”的意思都為“在”的意思。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shí)重點(diǎn)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shí)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shí)還要補(bǔ)出省略的主語,同時(shí)要抓住其中的關(guān)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結(jié)合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來分析作者那復(fù)雜的思想感情即可。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4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宋]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連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風(fēng)亭月樹間,以紅粉笙歌②一兩隊(duì)點(diǎn)綴,亦復(fù)不惡。然終不若山空人靜,獨(dú)往會(huì)心。嘗秋夜坐釣月磯③,昏黑無往來,時(shí)聞風(fēng)鐸④,及佛燈隱現(xiàn)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與無際偕訪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無人,相與坐石臺(tái),不復(fù)飲酒亦不復(fù)談以靜意對(duì)之,覺悠悠欲與清景俱往也。生平過虎丘才兩度,見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記》,有刪改)

      【注】①虎丘:蘇州名勝。②紅粉笙歌:指歌女奏樂唱歌。③鉤月磯:在虎丘山頂。④風(fēng)鐸:懸于檐下的風(fēng)鈴。⑤無際、仲和:作者的友人。

      1.下列劃線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月色入戶木蘭當(dāng)戶織

      B.然終不若山空人靜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時(shí)聞風(fēng)鐸隔篁竹,聞水聲

      D.生平過虎丘才兩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與無際偕訪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B.萬鐘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請(qǐng)廣于君

      D.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矣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斜線(/)為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標(biāo)出兩處停頓。

      不 復(fù) 飲 酒 亦 不 復(fù) 談 以 靜 意 對(duì) 之

      5.用自己的話說說蘇軾是怎樣描寫承天寺夜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承天寺的夜色與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點(di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A

      3.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不復(fù)飲酒/亦不復(fù)談/以靜意對(duì)之

      5.用比喻來描寫夜色。積水比喻月光,藻、荇交橫比喻月下竹柏的影子。

      6.月色美好;幽靜。

     。ㄒ鈱(duì)即可)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5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

      【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fēng)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jìn)則死敵②,退則死法③,當(dāng)恁么④時(shí)也不妨熟歇。(《東坡志林?記游松風(fēng)亭》)

      【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恁么:如此,這樣。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懷民亦未寢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______________

      (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___

      (4)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__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shí)間不同,地點(diǎn)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qǐng)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睡覺(2)只,只是(3)曾經(jīng)(4)到,靠近

      2.(1)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cuò)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2)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

      3.樂觀、曠達(dá)(或“豁達(dá)、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11-23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09-14

    記承天寺夜游的閱讀答案09-19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答案07-11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題目和答案09-02

    《記承天寺夜游 》閱讀試題及答案解析08-25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題目和答案11-05

    《記承天寺夜游》對(duì)比閱讀06-06

    《記承天寺夜游》試題及答案09-08

    《記承天寺夜游》閱讀練習(xí)及答案7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