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手机一级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欧美日韩,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国产免费观看网站

    <mark id="hrvb1"><strong id="hrvb1"></strong></mark>
  • <td id="hrvb1"></td>

    愛國詩人陸游

    時間:2025-06-27 09:51:40 曉映 陸游 我要投稿

    愛國詩人陸游

      引導語:陸游作為一名杰出的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9300余首。這些詩中大多數(shù)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托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下面是小編收集一些有關詩人陸游的資訊,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作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shù)十個文集存世,存詩9300多首,是我國現(xiàn)有存詩最多的詩人。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 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zhí)數(shù)膼蹏髁x精神。陸游的著作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存詞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廣為傳誦。

      他始終堅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斷受到當權派的排斥打擊。中年入蜀抗金,長期的軍事生活豐富了他的文學內(nèi)容,作品吐露出萬丈光芒,成為杰出詩人!皻馔虤?zhí)敗。生當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高宗即位,賜進士出身。

      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jù)《寧德縣志》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曾任鎮(zhèn)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投身軍旅生活。后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zhàn),充實軍備,要求"賦稅之事宜先富室,征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nèi)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tǒng)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xiàn)出渴望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強烈愛國熱情!蛾P山月》、《書憤》、《農(nóng)家嘆》、《示兒》等篇均為后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釵頭鳳》等,都真摯動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

      他的詩歌藝術創(chuàng)作,繼承了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等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我國文化史上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卓越詩人 。他的主要著作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放翁詞》、《南唐書》、《老學庵筆記》。

      陸游書名為詩名所掩,陸游亦工書翰,精行草和楷書。他自稱"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凝式)。"他的書法簡札,信手拈來,飄逸瀟灑,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遒嚴飄逸,意致高遠。遺留書作不多,書論有《論學二王書》。傳世之作有《苦寒帖》、《懷成都詩帖》等。

      他的作品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悲憤激昂,要為國家報仇雪恥,恢復喪失的疆土,解放淪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閑適細膩,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貼出當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狀。他的學生稱贊他說:“論詩何止高南渡,草檄相看了北征”;一個宋代遺老表揚他說:“前輩評宋渡南后詩,以陸務觀擬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與拜鵑心事實同”。這兩個跟他時代接近的人注重他作品的第一方面。然而,除了在明代中葉他很受冷淡以外,陸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動后世好幾百年的讀者,像清初楊大鶴的選本,方文、汪琬、王蘋、徐釚、馮廷櫆、王霖等的摹仿,像“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香菱的摘句,像舊社會裹無數(shù)客堂、書房和花園中掛的陸游詩聯(lián)都是例證。就此造成了陸游是個“老清客”的印象。當然也有批評家反對這種一偏之見,說“忠憤”的詩才是陸游集里的骨干和主腦,那些流連光景的“和粹”的詩只算次要。可是,這個偏向要到清朝末年才矯正過來;談者痛心國勢的衰弱,憤恨帝國主義的壓迫,對陸游第一方面的作品有了極親切的體會,作了極熱烈的贊揚,例如:“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嗚;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這幾句話彷佛是前面所引兩個宋人的意見的口聲,而且恰像山谷裹的回聲一樣,比原來的聲音洪大震蕩得多了。

      “掃胡塵”、“靖國艱”的詩歌在北宋初年就出現(xiàn)過,像路振的“伐棘篇”。靖康之變以后,宋人的愛國作品增加了數(shù)目,前面也選了一些。不過,陳與義、呂本中、汪藻、楊萬里等人在這方面跟陸游顯然不同。他們只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憤或希望,并沒有投身在災難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給國家去支配的壯志和弘愿;只束手無策地嘆息或者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沒有說自己也要來動手,要“從戎”,要“上馬擊賊”,能夠“慷慨欲忘身”或者“敢愛不貲身”,愿意“擁馬橫戈”!笆謼n逆賊清舊京”。這就是陸游的特點,他不但寫愛國、憂國的情緒,并且聲明救國、衛(wèi)國的膽量和決心。譬如劉子翚的詩里說:“中興將士材無雙……胡兒胡兒莫窺江!”“低頭拔胡箭,卻向胡軍射……男兒取封侯,赴敵如饑渴”,語氣已經(jīng)算比較雄壯了,然而講的是別人,是那些“將士”和“男兒”——正像李白、王維等等的“從軍行”講的是別人,盡管劉子翚對他的詩中人有更真切的現(xiàn)實感,抱更迫切的希望。試看陸游的一個例:“鴨綠桑乾盡漢天,傳烽自合過祁連;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無人快著鞭!”盡管他把自己擱后,口吻已經(jīng)很含蓄溫和,然而明明在這一場英雄事業(yè)里準備有自己的份兒的這是“詩經(jīng)”“秦風”里“無衣”的意境,是李牧“聞慶州趙縱使君中箭身死長句”的意境,也是和陸游年輩相接的岳飛在“滿江紅”詞里表現(xiàn)的意境;在北宋像蘇舜欽和郭祥正時詩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韓駒的詩里,也偶然流露過這種“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誰知我亦輕生者”的氣魄和心情,可是從沒有人像陸游那樣把它發(fā)揮得淋漓酣暢。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說陸游“與拜鵑心事實同”還不算很確切,還沒有認識他別開生面的地方。愛國情緒飽和在陸游的整個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畫馬,碰見幾朵鮮花。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都會惹起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血液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沖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邊界,還泛濫到他的夢境里去。這也是在傍人的詩集里找不到的

      1。作為一名杰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9300余首。這些詩中大多數(shù)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托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2。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中國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古詩—《示兒》。詩中這樣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臨終囑咐。詩中表達了一個即將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國,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國光復的那一天,不要忘記告訴他勝利的好消息。從這首詩中,人們可以感覺到一位老詩人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強烈的愛國之心。他就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陸游。

      陸游是中國南宋詩人,生于公元1125年。陸游生活的時代,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金國頻頻向宋朝發(fā)動戰(zhàn)爭,積貧積弱的宋朝喪失了大量國土,被迫不斷向南遷移,人民生活在戰(zhàn)亂和動蕩之中。少年時代的陸游就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嘗流離失所的痛苦。

      陸游從小受到父親強烈愛國思想的熏陶,很早就養(yǎng)成了憂國憂民、渴望國家重建的品格。為了實現(xiàn)自己報效祖國的理想,他特別注意學習兵書。20歲時,他在一首詩中寫道,“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zhàn)場、殺敵報國。然而直到四十多歲時,他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一名軍官,實現(xiàn)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軍中生活,在陸游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著戎裝,來往于前線各地,抗敵將士的艱苦生活和愛國熱情,極大地開拓了他的詩歌境界,豪邁而悲壯也成為他一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調(diào)。

      1162年,宋孝宗趙慎起用主戰(zhàn)派張浚,準備北伐。孝宗召見了陸游,陸游趁此良機提出了許多政治軍事主張,并給予趙慎以有力支持。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動搖,朝中主和派重新抬頭,張浚被罷官,陸游也被削職還鄉(xiāng)。1170年,陸游到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縣)任通判。后來又到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中辦理軍務,積極向王炎提出恢復中原的作戰(zhàn)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撓破壞,王炎被召回朝廷,幕府也被撤散。陸游的作戰(zhàn)主張不僅得不到實現(xiàn),自己也被調(diào)到成都府安撫司任參儀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為蜀州(四川崇慶)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調(diào)到嘉州(四川樂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報國無門,愛民無力,終于在1174年十月,陸游又被調(diào)到榮州(四川榮縣)去攝理州事。陸游,在蜀州雖然只有一年多時間,但對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陰老家,也還寫了許多記念蜀州的詩篇。蜀州人民也懷念放翁詩人,詩人長溘之后,人們的罨花池旁為他和趙忭(〔宋代〕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廟宇,稱趙陸公祠,后改稱“二賢祠”,F(xiàn)在,“二賢祠”已改建為“陸游紀念館”。

      作為一名杰出的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9300余首。這些詩中大多數(shù)都是與抗擊侵略者的有關的或者描寫火熱的軍中生活,“失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或者寄托自己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深切憂慮和自己空抱一腔報國熱情的愁悶心情。

      陸游的詩歌不僅始終貫注著熾烈的愛國熱情,而且同情當時人民的疾苦。憂國和憂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織在一起。他在《太息》、《秋獲歌》等詩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強對下層人民的剝削,同時又真切地寫出了下層人民勤勞、善良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除了詩歌作品,陸游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有的記生活瑣事,有的議論國計民生,有的敘述友人事跡,但都貫穿以愛國情感,有很強的感染力。

      陸游一生飽經(jīng)憂患,對普通人民所處的環(huán)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都達到了同代詩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陸游豐富的創(chuàng)作實踐對他以后的宋代文壇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更為顯著的,還在于他強烈執(zhí)著的愛國主義精神方面。他的詩文作品,對遭受異族壓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當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人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在自己85歲的生命歷程中深切關注祖國命運的詩人。

      八百多年來,蜀州人民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扶老攜幼,不遠千百里前來瞻仰、憑吊陸游。罨花池是陸游生活過的地方,這里的水榭樓臺、林木花草,都篆刻下偉大詩人憂國憂民的詩篇。

      他的《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成為千古名句,告訴人們: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妒緝骸肥顷懹蔚慕^筆,從這首詩中能看出陸游那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死了都還想著收復失地,而沒說些分家產(chǎn)之類的話語。

      臨終事件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陸游回到山陰,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拜訪陸游,二人促膝長談,共論國事。辛棄疾見陸游住宅簡陋,多次提出幫他構筑田舍,都被陸游拒絕。

      嘉泰四年(1204年),辛棄疾奉召入朝,陸游作詩送別,勉勵他為國效命,協(xié)助韓侂胄謹慎用兵,早日實現(xiàn)復國大計。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請寧宗下詔,出兵北伐,陸游聞訊,欣喜若狂。宋軍準備充分,出師順利,先后收復泗州、華州等地。但韓侂胄用人失察,吳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動,圖謀割據(jù)。陸游詩翰多次催促,吳曦不理。不久,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主和,韓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彌遠發(fā)動政變,誅殺韓侂胄,遣使攜其頭往金國,訂下嘉定和議,北伐宣告徹底失敗。陸游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萬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陸游憂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臥床不起。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陸游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五歲。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人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人物評價

      楊慎:(陸游詞)纖麗處似淮海,雄慨處似東坡。

      朱熹:放翁老筆尤健,在當今推為第一流。

      楊萬里:君詩如精金,入手知價重。

      葉紹翁:天資慷慨,喜任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結(jié)中原豪杰以滅敵。自商賈、仙釋、詩人、劍客,無不徧交游。宦劍南,作為歌詩,皆寄意恢復。

      陳訏:放翁一生精力盡于七律,故全集所載,最多最佳。

      袁宗道:(陸詩)模寫事情俱透脫,品題花鳥亦清奇。

      劉克莊:《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門中初祖,自過江后一人。

      趙翼:宋詩以蘇、陸為兩大家,后人震于東坡之名,往往謂蘇勝于陸,而不知陸實勝蘇也。(陸游詩)少工藻繪,中務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無不已劃疆守盟、息事寧人為上策,而放翁獨以復仇雪恥,長篇短詠,寓其悲憤。

      吳寬:以六經(jīng)、左氏、莊、騷、班、馬、韓、曾為師匠,而天資工力,自得尤深。

      詩歌藝術特點

     、偎囆g風格上,兼具現(xiàn)實主義特點,又有浪漫主義作風。陸游性格豪放,胸懷壯志,在詩歌風格上追求雄渾豪健而鄙棄纖巧細弱,形成了氣勢奔放、境界壯闊的詩風。陸游把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壯志豪情都傾瀉在詩中,常常憑借幻境、夢境來一吐胸中的壯懷英氣,陸游的夢境、幻境詩,飄逸奔放,被譽為小李白。然而對功名的熱望和當權者的阻力之間有著無法克服的矛盾,嚴酷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給詩人心靈壓上了無法擺脫的重負,因而陸游又崇尚杜甫,關懷現(xiàn)實,主張詩歌工夫在詩外,詩風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涼的一面。

     、谡Z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陸游反對雕琢辭藻和追求奇險,其詩語言清空一氣,明白如話。陸游重視鍛煉字句,他的對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趙翼曾評陸詩看似奔放實則謹嚴,劉克莊亦有古人好對偶被放翁用盡之嘆。陸游的七言古詩《長歌行》,筆力清壯頓挫,結(jié)構波瀾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氣勢于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xiàn)出陸詩的個性風格,被后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

    【愛國詩人陸游】相關文章:

    陸游 南宋愛國詩人09-17

    愛國詩人陸游簡介11-24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11-01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07-14

    愛國詩人陸游的精神06-14

    陸游詩人的愛國詩句09-13

    愛國詩人陸游作的詩歌09-26

    愛國詩人陸游閱讀答案08-13

    《愛國詩人陸游》閱讀答案08-17